阳江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暑假工
首 页 灯饰照明 五金机械 电子电器 商务金融 服装制衣 校园招聘 HR管理 职业指导
现场招聘会
搜索指示图片
当前位置: >> 职业指导 >> 职场生活 >> 正文
外资银行扩张在即 金融人才抢夺激烈
时间: 2005/8/29 17:03:10     来源: 互联网     编辑: www.job-sky.com     点击:9378
[字号: ]
从2001年到2005年,各大外资银行纷纷大力扩张,争取开展新的业务项目。就在不久前,北京、昆明、厦门、西安、沈阳五地的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开放,这将是外资银行在华的又一次深度扩张机遇。据介绍,目前在华外资银行的总资产市场占有率还不到2%,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发展将是巨大的。渣打银行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彭海涛这样形容即将到来的3年:“你下过围棋吗?对于外资银行来说,2005年的主要工作是布局,把关键的‘棋子’布好,随后的2006年、2007年,外资银行将迎来他们的用人高峰期。”

A 人才争夺 市场扩张的“前夜”

当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春天来到时,各大外资银行开始施展拳脚,准备来一次崭新的、真正的亮相。渣打银行自1858年在上海开设首家分行,146年来从未间断营业,是在华历史最悠久的外资银行。在中国近150年的历史,使得渣打对中国市场的认同度非常高。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黄远辉有个情理之中的分析:“目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有14万家分行、支行等机构,占据了70%-80%的市场份额,外资的进入当然会拿走一些市场份额,即使十年后国有商业银行的份额减至50%——这可能已经是很大的削减了,也没有多大的问题,因为业务在十年里会扩大很多。中国现在的GDP是1万亿美元,如果按照7%到7.5%的速度增长的话,十年后的GDP大约是2万多亿,现在的70%还抵不上十年后的50%。”

由于金融产品是一种社会产品,并非简单的技术产品,其生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土壤,必须适应于这种土壤本身特有的文化、法律、资本市场等环境,必须符合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意识,所以无法简单地搬上“柜台”。在这种情况下,实行人才本地化战略,争夺国内本已稀缺的成熟人力资源,可以大大缩短其渗透中国金融业的时间。

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团花旗集团2004年9月15日宣布,公司已任命在投行界享有很高声望的孙玮出任花旗中国投行业务主管。而此前因投行人才流失而令业界担忧的全球知名金融机构瑞士一波也传出消息,公司方面已任命中国区新的投行业务主管。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中国多家银行上市融资等银行业改革将带来投行业务的猛增,近期发生的投行人才争夺战只是外资金融机构加紧在中国市场扩张的前奏。

2004年6月份,孙玮的前任任克英离职后,花旗运作的包括华润上华赴港上市在内的多个投资项目都被搁置。当时投行界认为,任克英的辞职使花旗在华的投行业务元气大伤。2004年7月份,孙玮向一波方面递交辞呈,当时对外的说法是孙玮想追随刚离开一波的上司麦晋桁。分析人士认为,花旗此次任用孙玮的主要目的就是加速发展自己在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因为在到花旗之前,孙玮一直担任瑞士一波中国投行业务主管。在一波的两年期间,孙玮曾先后获得中外运、中国人寿、中芯国际和灵通网等公司IPO项目,她率领的投行队伍使一波在华业绩从零做到了仅次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在花旗宣布这一消息之前,孙玮原就职单位瑞士一波也公开对媒体表示,已找到中国区投行业务的新主管张利平,并称张完全可以接掌孙玮在华期间的全部工作。花旗、瑞士一波的中国高层变动只是今年包括渣打、汇丰、高盛在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加紧发展在华投行业务的一个缩影。

B 就地取才 人才本土化精彩纷呈

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要求跨国金融集团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用优秀本土经理人代替代价高昂的外籍高管人员,也是跨国金融集团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人才本土化已经成了不可阻挡的趋势,跨国金融公司正不断调整在华人力资源结构,逐步形成以本土人才为主,内外结合、分层次有重点的用人模式。

高盛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鲍尔森曾指出,高盛在日本和德国的公司基本上都全面采用总部的运行模式,但是在中国却遇到了法律和体制方面的障碍。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投资银行家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有对国内制度背景的洞悉,比如高盛中国的6位董事总经理均来自内地。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拓展,外资机构自身现有的人才资源无法满足其用人需求。在其他行业,“挖墙脚”是企业解决短期人才需求的捷径,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由于语言、服务意识和企业文化方面迥异,外资金融机构对直接向内资机构猎取人才比较审慎。对他们来说,培养管理骨干的通行做法是招聘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待其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再派到海外总部或业务中心接受正规国际化培训,促使其早日成熟。

Topmba.com Recruiter Research的一份全球调查报告显示,对MBA毕业生需求最大的行业当属金融和咨询业,2001年至2003年,全球投行人才需求陷入低谷,但2004年开始全面回升,几乎所有的投资银行都在积极招聘MBA毕业生到合并和收购、贸易、研究、销售以及基金管理部门。于是我们看到,几乎所有大的金融机构都纷纷回到校园,展开激烈的MBA争夺战。

渣打银行自2000年开始实施管理培训生计划,2005年计划从高校招募约40名大学生;汇丰银行每年在内地名高校招收优秀人才,送至香港和伦敦的培训基地进行2至3年的培训,然后回国担任经理;花旗银行也不例外,该公司前中国区企业传播及公共事务部助理副总裁郭晔就是作为管理培训生进入花旗,从一名助理做起,又被派往美国总部接受国际化培训的。

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则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与高校商学院合作开展培训等活动。比如,花旗集团已宣布在今后10年内投资2亿美元在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推行“全球金融教育支持计划”。美林证券也不甘落后,他们在今年1月初便宣布向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台湾政治大学三所大学捐款16.5万美元,开展美林应用财务的交流计划。

C 花落谁家? 外资银行大受追捧

2004年12月15日《文汇报》载:外资银行的招聘摊位前,大学生们排起了长队,而就在这些摊位正对面,一些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却少有人问津。上周六在浦东举行的金融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面对这种“冷遇”,寿康人寿的招聘人员无奈地说:“其实有些学生的眼光比较短浅,自我定位过高。他们一心向往外资银行良好的办公环境、稳定的收入,以及由此带来的虚荣心上的满足。为了一个岗位大家挤破头,为何不多给自己一个机会呢?等他们吃过苦头就会知道了!”

大学毕业生“一窝蜂”地追捧外资金融机构,而国内金融业的在职员工更是为了“高薪”或“前程”而不惜将多年的“铁饭碗”彻底砸碎!大批高素质人才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流走,最愿意留下来的那部分员工倒恰恰适应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但国有银行的体制积弊使其对这一明显趋势无动于衷。

去年底中国建设银行苏州昆山支行和吴县支行的国际业务部出现集体人员外流时,当地人只是纳闷这个“奇怪的现象”;今年4月2日中国银行将其济南分行21名违约跳槽的员工正式推上被告席时,舆论也不以为然。

比起下面的数据,这些真是小打小闹了——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加入WTO的前两年即1999-200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有41300人辞职,其中绝大部分流往外资金融机构!加入世贸半年刚过,中国银行主管人事的副行长孙昌基就披露:中行近3年辞职的员工4403人中,有62.4%的优秀人才被外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挖走!相形之下,建行苏州事件和中行济南事件的“肇事者”只是一批“吞吐量”不大的中资股份制银行,而“41300”和“62.4%”让人联想到的是“狼来了”的谶言。(胡慧平)

来源:新民晚报
我有话说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发言时请遵法守纪注意文明
关于我们 | 求职帮助 | 招聘指南 | 人才派遣 | 联络我们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图站地图
全国客服电话: 0760-22236300 / 0760-22553303 业务电话:0760-22180333 总部地址:中山市小榄镇升平东路1号1310房第2卡
法律顾问:广东香山律师事务所 刘叠律师  中文网址:博天   求职 招聘 博天人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123号 粤ICP备05055544号